Imogen Cunningham 伊摩根.康寧漢 1883~1976

Imogen Cunningham  (伊摩根‧康寧漢 ; 1883-1976) 是近代創作時期相當長的一位女性攝影藝術家,也是被公認為20世紀偉大的攝影家之一。她是經由現代攝影之父Alfred Stieglitz(史帝格力茲)的賞識,於當時相當具有指標性的攝影雜誌《Camera Work》介紹,並在291畫廊展出,因此而聲名大噪;在此之前Imogen 只是一個喜歡拍照的家庭主婦,也因此她早期的作品多是居家的寫照。  Imogen 發起了F64團體,提倡直接攝影(straight photography),將底片上的影像直接洗成照片,而不加以改變,以客觀、寫實的方式紀錄;並且以較小光圈的方式拍攝,顯現出被攝體最細膩層次。 拍攝主題主要分為:女體、花卉、自拍、人像等等。女體以一種女性的眼光重新審視女性的身體,運用身體線條的變化,構成具有幾何結構的構圖;並於當時即有拍攝孕婦的作品;花卉與女體均是她的代表作,透過光線來呈現細膩的肌理質感,畫面呈現一種溫婉細膩的詩意。Imogen 的中國友人曾經替她取了意無盡‧康寧漢這個譯名,也替她的作品特質下了有趣的註解。

Sandy Skoglund 珊蒂.史蔻蘭 1946~

Sandy Skoglund (珊蒂.史蔻蘭 1946~) ,1946年9月11日出生於美國印第安那州Mitchell城,本身的藝術背景相當多元,前後修習過藝術史、版畫、複合媒材、電影製作等等,屬於一位跨領域的多方位藝術家,而這些學習過程也都成為她後來攝影作品的養分。 80年代裝置藝術盛行,而Sandy的攝影作品也都充滿了裝置藝術的趣味,她也可以算是一位裝置藝術家;她的拍攝方式是屬於導演式的攝影,先建製出一個特殊的場景,再將之拍攝下來,與實質的裝置藝術差別在於攝影所具備的現實感。 Sandy的作品都具有超現實、科幻的味道,由於作品是經由攝影的呈現,因此給人一種存在於異次元空間的實體存在感。她的每件作品都具有很強的故事性格  “Babies”就有胚胎複製寶寶佔領之感,她的作品都像劇照一般,可以從中發現細節而成為一個故事。

Edward Steichen 愛德華.史泰欽 1879~1973

Edward Steichen(愛德華.史泰欽;1879年3月27日~1973年3月25日) 全名為Edward Jean Steichen,也常簡寫為Edward J. Steichen。他是一位知名的美國攝影師。同時也是畫家,和美術畫廊主人,還有博物館主任,出生在盧森堡。1881年隨家族移民到美國,在1900年成為歸化的美國公民。 Steichen青年時原本想要成為一位頂尖的畫家,16歲時受到了畫意攝影主義影響,開始對攝影產生興趣,在21歲轉站紐約要到歐洲習畫時,結識了當時的攝影大師史帝格力茲(Stieglitz),並受到青睞賣給他三張攝影作品,歐洲回來後,Steichen轉行成為了一位優秀的現代攝影師。並在1905年與Stieglitz成立了291藝廊。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,他成為了美國遠征部隊(en: American Expeditionary Forces)的一員,風格趨向於寫實攝影主義,後期則轉向了時裝攝影的領域。拍攝過相當多的影視巨星和政治人物,作品屢屢在當時的生活雜誌封面登出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,他是美國海軍攝影學院的主任。戰爭結束後到1962年間,Steichen都在紐約市的現代藝術博物館擔任攝影部的主任。1973年在康州的West Redding過世。

佐藤時啓(Sato Tokihiro)攝影展

  各位藝文及攝影界的朋友們: 佐藤時啟(Sato Tokihiro) 是日本當代藝壇中一位知名的攝影藝術家,目前為國立東京藝術大學-先端藝術表現學系准教授,他與光的互動關係是眾所皆知,最著名的創作方式是以獨特的光筆及光鏡,使光線在現實景物與空間中飛躍來闡述光與呼吸。 他的作品深受二十多個世界各國的博物館、美術館及學術企業機構的典藏,包括古根漢美術館、東京都寫真美術館、昆士蘭美術館(布里斯本)、原藝術博物館(東京)、上海美術館、哈佛大學和德意志銀行等典藏。 2009.06.13 (六) ~ 07.26 (日),佐藤的作品即將在台北的1839當代藝廊與台南的海馬迴光畫館同時展出,藝術家”佐藤時”教授也親臨出席參與開幕茶會與座談會。 歡迎您的蒞臨 ! 執行長 邱 奕堅 敬邀 1839當代藝廊 (2009.06) 佐藤時啟(Sato Tokihiro) 攝影展 2009.06.13 (六) ~ 07.26 (日) 首場開幕茶會:2009.06.13 (六) 14:00 座談會:2009.06.13 (六) 15:00 藝術家座談 地點:1839當代藝廊 (台北市) 第二場開幕茶會:2009.06.14 (日) 14:00 座談會:2009.06.14 … Continue reading